浪漫满屋之我是韩智恩中国人在饮食方面可谓创造力丰富,无论怎样不起眼的食材,到了中国人手中都可以变成美味佳肴,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对于食物的创造力和不断推陈出新,在满足了人们胃口的同时也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行业之一,餐饮业早在商朝就有了雏形。商朝时商人群体开始兴起,他们做生意要走遍天南海北,自然需要填饱肚子,于是商朝各大城邑中就出现了贩卖酒肉的餐饮铺子,吸引往来的商人落脚,这些铺子就是餐饮行业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提升,铁犁牛耕推动了农业革命,农产品种类的丰富也为餐饮业提供了大量原料,活跃的社会环境也让天下的学子、商人往来于列国,因为他们地位不高,无法享受在国家驿馆免费吃住的待遇,所以只好在外面餐饮住宿,人群推动了餐饮业的飞速发展。到了秦汉时期,餐饮消费群体更加庞大,餐饮业的种类和规模也随之蒸蒸日上。宋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宋代所创造的财富也是历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发达的经济和社会文明使宋代餐饮业更加发达。当时甚至还出现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外卖小哥”,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看一看宋代的餐饮世界。
无论餐饮行业如何发展,总是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没有粮食和种类丰富的果蔬,餐饮行业是无法发展起来的。宋代抑制土地兼并,所以留在百姓手中可供开垦的土地绰绰有余,他们在土地上精耕细作,为整个宋代社会提供食物来源,小农经济最为发达的太湖流域,经过无数百姓的开发,已经成为了当时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每年亩产量可以达到五至六石,而其它地区勉强才到两石。在宋代统治者的治理下,全国的农业经济都在不断交流中相互学习,有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经验作为指导,很多地方的农业也摆脱了之前的困境,向着高产量的目标迈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农民们已经可以留够自家的口粮,把剩余的粮食和果蔬当作副产品卖到市场上去,这为餐饮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从而促进了宋代餐饮业的繁荣发展。
餐饮行业从根本上而言也是一种商业行为,它需要自负盈亏,也需要根据经济的发展或衰落承担自身经营的风险,所以商品经济是否发达,也决定着餐饮行业的发达与否。宋代恰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宋代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对一切商贸活动都给予政策支持,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大港口货物往来络绎不绝,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上的富有也促使人们传统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很多思想开明的人士对于传统“贵义轻利”的观念展开了抨击,他们认为重商重利并没有错,只凭借孔孟之道没有办法让国家富强起来。在这种追求财富的思想潮流的引领下,人们开始从保守的自然经济中解脱出来,进军商业,商人们的往来和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餐饮业的进步。
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坊是居住区,市是商业区。餐饮铺子只能在“市”内做生意,到住宅区做生意就是犯法,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且在“市”内做生意也要受到严格的管制,白天做生意,晚上就要在规定时间内散场,这样做固然维护了餐饮业的秩序,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已经无法容纳经济的发展,坊和市注定有一天要打破界限,融为一体。唐朝末年战乱频仍,坊墙在战争中被毁坏殆尽,从此和“市”没有了任何界限,坊市制也就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宋代商业更加发达,到了北宋中期,统治者宣布废除坊市制,并取消了宵禁政策,从此京城的大街小巷都遍布着美食摊位,餐饮业拥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宋代酒馆茶坊等各种餐饮生意的店铺到凌晨才会歇业,可见宋代夜市的兴盛和社会的开放。
在开明文化和发达经济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注重娱乐和养生,他们宁肯享受巨额的财富,也不愿意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去,他们买房买地,整日在琴棋书画中消磨时光,尤其是南方士人,他们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享受着安逸的生活,醉心于乡间田园和湖光山色之中。很多人甚至在餐饮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天赋,开始注重养生,并且把养生文化运用到了饮食当中。宋人讲究“食疗”,很多病人不喜欢吃药,那么就用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物代替药物,达到养生的作用。宋代餐饮市场上所卖的粥就具有养生作用,粥可以养胃,所以一直在早上出售,并且种类繁多,有肉粥、豆粥、素粥等等,价格便宜又能强身健体,深受人们的追捧。
除了养生粥之外,注重养生的宋人还发明了养生的素食。宋代人提倡少食肉类,多吃瓜果蔬菜,但是长时间不吃肉人们又无法忍受,于是仿荤素菜就被创造了出来。这种菜的做法就是把素食加工的像荤菜一样,再用调料调出荤菜的颜色和口感,实际上依然是素菜,但是却可以满足食客的口腹之欲。这种独特的社会风气对餐饮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养生的食物也越来越受人喜爱,在日常的餐桌上甚至是宴会中都有它们的身影,餐饮行业遇到了如此好的市场,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餐饮行业如果想要一直稳定地做下去,那么它必然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从店名到菜式,甚至是厨师,都要独具特色,这样才能与其它商家区分开来,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品牌。为了做到这一点,很多商家煞费苦心。在店铺起名方面,有的店铺走的是文艺路线,比如“清风楼”、“会仙楼”,这些名字读起来既清新秀丽又具有诗情画意,很容易让人们记住。有些店铺名字简单易懂,比如“宋五嫂鱼羹”、“曹婆婆肉饼”,把店名和自身所卖的产品相结合,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这家店的特色,品牌名是自己的原创,不容易被篡改,这样的“招数”直到今天还在被沿用。
宋代临安城内有一家普通的“宋五嫂鱼羹”,他们家的鱼羹味道鲜美却无人问津,原因就是品牌不出名,没有人愿意去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品尝。有一年,宋高宗在西湖游玩,宋五嫂来到宋高宗御前,自称是东京人,因为战争才跟随皇帝到了临安,并且盛情邀请皇帝去品尝一下自己做的东京鱼羹。宋高宗大喜,忙命令她呈上自家的鱼羹,高宗吃起来果然味道鲜美,唇齿留香,于是重赏了宋五嫂,“宋五嫂鱼羹”的生意因为宋高宗带来的“名人效应”变得异常火爆。加之,鱼羹质量上乘,更是吸引了大批“吃货”前来,很快就抢占了餐饮市场。基于以上原因,宋代的餐饮行业做得风生水起,既有质量又有品牌的美食自然吸引了大量食客,甚至连皇帝都“馅”在其中。人们有时候忙于工作不能来店里吃饭,却又十分想念这些店铺的口味,于是希望有一种能够“送餐上门”的服务,不知不觉中这推动了古代外卖行业的发展。
在《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送外卖的人左手提着两个饭盒,右手拿着两双筷子,身上系着围裙,正从饭店门口出去,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卖小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的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比较著名的有汤饼、各色糕点、火锅、火腿、东坡肉,还有今天也非常有名的各种街头炸串、奶茶、“冰淇淋”等等,只要点外卖,商家就会把各种调料搭配齐全,保证客人满意。外卖小哥在送餐时所提的饭盒,质量也要比现代的塑料盒高档很多,这种饭盒分为多层,饭和菜都放在不同的层上用瓷盘装着,饭盒为木质,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保证客人吃到最新鲜的饭菜。也许在宋代“吃货”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一顿外卖解决不了的。
外卖小哥的服务也是相当周到,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宋代,他们往往提前几个时辰就出门,而且风雨无阻,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将热乎的饭菜送给客人。送餐上门时也会让顾客给自己一个“好评”,因为这决定了他们在店铺“业务考核”中能否能合格。或者让顾客指出菜品缺陷,回去以后汇报给厨师,以此来提升店铺的信誉。在这种发达的外卖制度下,让宋代百姓非常喜欢“点外卖”,他们甚至懒得自己动手做饭,在每天去酒楼或餐铺订好外卖,晚上等着送来就可以了。
“点外卖”的习俗不仅流传于民间,甚至连皇帝都爱上了外卖,“外卖小哥”将皇帝爱吃的食物送给负责饮食的宦官手里,然后再由宦官转交给皇帝。史书记载:宋孝宗赵昚经常派宦官到市场上去买他最爱吃的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等美食,每次买的时候还会给这些店铺很多小费,虽然这些店铺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给那么多钱,只当是遇上了“大老板”,这让他们更加有动力改良菜品。宋孝宗每次去向宋高宗请安的时候,也会带去很多外卖,与太上皇共享。有时候不喜欢吃宫中御厨做的饭菜,宋高宗甚至还会微服私访去民间品尝各种美食,实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吃货皇帝”。
宋代餐饮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背景下的产物。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宋代重商的社会风气,再加上人们对养生重视,这些因素都推动了宋代餐饮业的繁荣发展。在餐饮业发达的基础上,各大商家不断致力于名声和菜式的推陈出新,挖空心思树立独一无二的品牌,赢得广大食客的心和胃。“外卖小哥”的出现又让古人在工作之余也能够吃到美味的饭菜,周到的服务和热情的态度让百姓看到了餐饮行业的信誉,从而成为了最大的饮食消费群体,甚至连皇帝也被这些民间美食所吸引。发达的餐饮业和外卖服务行业不仅方便了古人的日常生活,更对宋代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