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气宝贝贪财妈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大板块之一,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在送诊前进行的院外医疗救治活动,具有随机性、急迫性、流动性等特点。但公众仍对院前急救了解甚少,70%的公众认为急救车的作用不过是解决交通工具的问题。
对于一些危重症病患来说,实施院前急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命能否延续的问题。比如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如果在“黄金3分钟”内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手段,或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其进行急救,猝死的可能将大幅降低。
但从现实看,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实际急救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比如,随车担架工数量不足;老旧小区楼宇号牌缺失,耗时寻找导致延误救治,急救点建设难保需求等等。这些都对增强急救效果、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去年江苏卫视公共频道,报道了一起离奇“失踪”案,一名骑电动车的路人与私家车相撞导致头部受伤,在120救护车送患者回到医院后,该名患者竟“离奇失踪”。
家属赶到医院后寻找一个多小时仍未寻找到该名患者,后请求急诊医护人员帮忙查看一下救护车。令人吃惊的是,患者一个人在车内歪头呕吐,意识不清醒。医院立即开展救治,当日便转至上级医院就诊。
这一场事故,医疗机构不能把错误完全归咎于个人,这样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下一次事故的发生。事故产生的真正原因还在于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该急救点仅为急救中心的分站,急救设备以及急救人员的配置都十分匮乏。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中的急救站标准,急救站应单独设置并配备5名医护人员5名司机。当班救护车至少配备一名急救司机,一名急救医师,1名急救护士。而该分站当天派出的救护车只有司机和医师两人。除此之外,驾驶人员还是编外人员,流动性大,岗位职责落实力度不够。
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也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相关标准规定,急救中心的通讯系统应具备系统集成,救护车定位追踪,位置显示以及移动数据传输,无限集群语音通讯等功能。实现救护车实时监控视频与医院对接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此次事故中,救护车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不具备“信息实时联动”“车内监控视频与音像实时存储”等功能,由于硬件设施的不足,导致车内患者被遗忘了将近一个小时。
本次事件中,在衔接环节中相关人员因为疏忽导致脱节,没有实现顺利交接。院前急救网络管理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的缺失,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院前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院内,院内人员甚至不知道有该名患者的存在,使得院前急救成为“信息孤岛”。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大板块之一,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危急重症在院内施救开始之前都需要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维持伤员的生命体征稳定,而后送往医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救治。院前急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到位,都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制度完善,措施到位的院前急救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要。
重视院前急救,应该做好院前急救和医院各个急诊科工作之间的联系衔接和合作配合,院前急救具有短暂性,应急性等特点,往往在与死神赛跑,争取抢救时机。人员的配备,硬件设施的完善,都是院前急救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国院前急救工作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加强民众对于院前急救内容的了解,加大医院的重视力度,规范院前急救的流程,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这是当务之急。让院前急救能与院内进行实时信息联动,不再成为“信息孤岛”,更是我们的愿景和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