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网马峰凉粉不但酸甜可口好吃,还有消暑消热、解毒、降血脂、健脾养胃的作用,为贺州市著名的金牌小吃,马峰凉粉遍布贺州大街小巷,年产值达100多万元,拟在马峰古暖开发马峰凉粉特色美食街,促进宜居乡村的建设。
道石猪头肉是用精选农家土猪头肉与姜、中药材(秘制)、胡椒、大料等多种作料大火熬制多个小时而成的一款美食,其口味嫩滑、鲜、香、甘甜,具有温补脾胃、美容养颜效果。
有机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芳林马蹄是贺州的传统名牌产品,也是主要产业之一。芳林马蹄球茎扁圆形,表面光滑,成熟后呈深栗色,或枣红色,个大,单果重大的达55.6克。皮嫩薄细嫩,肉白色,脆甜多汁,富含淀粉,化渣爽口,风味独特,果蔬兼用型保健食品,既可鲜吃,又可加工成马蹄罐头、马蹄粉、马蹄糕等系列产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降压的功效,还可加工淀粉、蜜饯、罐头等系统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嘉宝、贺兴、大成等企业生产的清水罐头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推崇,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镇依托境内麒麟尊出土地、五桂桥、龙井古村、马峰古街、马鼻之战遗址、马东渡槽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依托小凉河风景、马东道东风光、5万多亩的秀美田园等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依托贺州——世界长寿市这张亮丽名片和靠近市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景点景区资源整合推广方式和农旅结合模式,深挖我镇长寿养生文化,打造沙田特色农业休闲长寿养生文化旅游品牌,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打休闲文化旅游品牌。以宜居乡村建设为契机,主打“欢腾小凉河”生态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品牌。加快麒麟尊文化、土瑶文化、客家文化、小凉河流域文化的融合提升。
马东大石岩—马峰古暖寨、小凉河农庄—龙井古村落—红星马京堂—桥头马鞍山”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带已初步建成,形成了美丽休闲长寿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加快古村落项目建设,保护开发好龙井和马峰等村古民居,全力加快传统古村落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历史传统古村落和小凉河流域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带。
沙田镇位于贺州市西南部,地处平桂区中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16公里,全镇面积为476平方公里,东西横距14公里,南北纵距34公里,耕地面积64318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其中水田42719亩,旱地21599亩,粮食播种面积(含复种)1960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5万亩,林地面积18871.94公顷。全镇辖25个行政村,共106个自然村,27403户,总人口10.9万人,是平桂区唯一超10万人的人口大镇,是贺州市人口最多的乡镇。素有“马蹄之乡”、“建筑之乡”的美誉。
(一)区位优势突出。镇政府距市区16公里,既临城区也有山区,境内有交通便利,207国道、桂梧高速经过;八黄二级路贯穿全镇;广贺高速公路出口设在境内。
(二)矿产资源丰富。镇内土质大部分属于黄红土壤,少量紫色土,石灰岩、铜、锰、重晶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极具开采价值。民田村的锰矿资源尤为丰富。
(三)农产品极具特色。沙田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是著名的“马蹄之乡”,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地方产品有田厂甘蔗、芳林马蹄、马峰茨菇、马峰香芋、道西富硒米等,其中“芳林马蹄”是平桂首个通过地理标志核查的农产品。
(四)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镇境内山清水秀,溪流纵横,峰奇洞异,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交相辉映,龙井古民居、马峰五桂桥、道东小凉河等名胜遐名市内外,龙井泉水从井底冒出、水珠串串、常年不竭,水性甘甜,井栏用石砖砌成,雕有花草。《欢腾的小凉河》、《围屋里的女人》、《月光光》、《酒是故乡醇》、《茶是故乡浓》等多部电视电影曾在沙田取景,国宝级文物“麒麟尊”也出土于沙田镇龙中村。
(五)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沙田镇为多民族聚集地,有操各自方言、具各自风俗的汉族——本地人、客家人;有自成一系的民族——壮族;有一支为全国仅有的瑶族支系——土瑶。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当地瑶族人民的“盘王节”,俗称“还愿节”,家家户户杀牲祭祀“盘王”怀念祖先,青年男女聚集河边“对歌”。多民族的聚居,使沙田镇拥有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与风俗。目前,沙田组建了各种类型的文艺队30多个。
(六)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沙田镇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称,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达3万多人,同时属于劳务输出大镇,现有建筑业企业多家,经营面除覆盖贺州外,市外施工已遍及南宁、梧州、柳州等多个市、区,为贺州乃至广西做出贡献。
(七)宜居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沙田镇主要打造小凉河宜居乡村旅游示范带,特别沿途村寨群众对宜居乡村建设热情高涨。已有马东村大石岩、龙井古村、红星村马京堂、马峰村古暖、桥头马鞍山等5个自然村积极自筹到15万元至80万元不等资金,并得到区政府奖补资金。其中,作为市级精品示范村屯的马东大石岩成立了社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基本形成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养生、古迹探觅、长寿文化的全域式旅游。社区共筹资139.04万元投入到宜居乡村建设中。主要实施了道路硬化美化、植树绿化、休闲公园、荷花塘、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约2000-3000人到小凉河流域休闲观光、戏水。
沙田镇有人口10.9万多,是贺州市人口大镇,有25个行政村(其中有8个贫困村,3个土瑶深度贫困村)106个自然村,面积476平方公里,共27424户108741人。精准识别时有贫困户3091户13872人,2018年全镇贫困户 3717户17083人,未脱贫人口为1672户7166人。其中新民、金竹和狮东是“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有939户5444人,贫困发生率为44.7%,有土瑶652户4006人。
一是强化培训,扎实做好“一户一册一卡”工作。二是强化宣传,异地扶贫搬迁率显著提高。三是强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贫困村集体经济。继续大力发展“一硒一游”、“两黑”、“三白”、“四红”产业。发展黑茶养护和竹艺编织“扶贫车间”。四是精准发力,全力推进土瑶村脱贫攻坚。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发展、教育扶贫扶智、医疗卫生保障、劳动技能培训”六项工作,切实找准“土瑶”地区脱贫攻坚着力点。2018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我镇664户3114人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狮中村和松木村脱贫摘帽;打造了狮东村大冲屯原生态养茶基地,实现土瑶村一年初见成效目标,沙田镇党委政府被推荐为市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我镇初步探索出了“以扶贫规划为指引、以整合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开发为突破”的扶贫开发模式,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日渐显著。在区产业政策指导下,沙田镇精心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打造“一硒一游--富硒水稻、小凉河乡村旅游”、“两黑--黑木耳与黑茶”、“三白--莲藕、茭白与芋头”、“四红--马蹄、百香果、葡萄、柑橘”产业,其中一硒一游--道西富硒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核心基地500亩,以“欢腾小凉河”为乡村旅游主打品牌,结合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推进麒麟尊文化、土瑶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长寿文化、小凉河流域文化的融合提升;两黑--大力实施黑茶产业,茶叶种植面积达7200亩,种植黑木耳菌种100万棒;三白--种植莲藕100亩,茭白(冬笋)种植400多亩,在小凉河流域打造了千亩小凉河香芋生态种植示范区;四红--百香果种植约800亩,葡萄种植约800亩,火龙果种植面积200多亩,柑桔种植面积约有8000亩。
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共组织财政收入652.27万元,其中:税务部门入库630.65万元,财政部门入库21.62万元。二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镇拟征地5201.7亩,已丈量3775.8亩,2018年完成征地1727.87亩。贺州生态产业园片、贺州市中心城区江南西片区征地拆迁项目、沙田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小凉河沿江公路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和沙田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顺利推进。小鹰700、健康云港、生物制药、倍易通等一批自治区、贺州市重点项目成功落户沙田。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优势产业,引进项目工程6个,总投资4.44亿元。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了3个种植示范区,3个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二是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企业,引进投资建设茶叶加工厂、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品牌。三是土瑶黑茶文化工艺品得到了自治区、贺州市高度认可,2018年承办了全市产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市发展经济壮大村级集体工作现场推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