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魂野岛“没想到打败饭店的竟然是中医馆”“建议全国开连锁”,社交平台上两条高赞评论再次将中医推到大众视野。
山药茯苓鸡蛋饼、山药葛根玉米羹、酸梅汤……近日,郑州一家中医馆的养生餐火了,不少人不惜排队几个小时前去打卡,可谓“一号难求”。
将一些常见药材融入日常饮食,到中医馆里吃养生餐,是年轻人一时的新鲜,还是中医创新路上一条新的赛道?这种模式是否适合在全国复制推广?
不把脉、不看诊,但不少人不惜排队一两个小时,只为吃上一顿传说中的养生餐。
因为慕名前来的人太多,该中医馆不得不选择了限号。据该中医馆企划部主任杨瑞芳介绍,“现在已经接待不过来了,所以中午限200个号,晚上则限100个”。
杨瑞芳解释,因为厨房并非他们的主营业务,中医馆还是以诊疗为主。中医馆里的养生餐为何会如此火爆?
实际上,这些养生餐并非是这家中医馆刚推出的“新品种”,而是他们为前来看诊的人准备的简餐,且已有几年历史。
对于养生餐突然爆火的原因,身处其中,杨瑞芳坦言她也无法勾勒出一张完整的起因经过图,但是她“能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对养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疫情过后,人们对中医的接纳度也越来越高。”
一组数据也从侧面验证了杨瑞芳的观察,据唯品会2022年数据,截至12月8日,中医保健用品销量同比增长了86%。
“建议全国推广”“建议全国开连锁”……记者留意到,中医馆的养生餐火了之后,网友们建议全国推广的声音此起彼伏。网友们的期待能否照进现实?这种模式适合在全国“复制”推广吗?
“我认为是可以做的,但是什么样的人去做很重要。”出生于中医世家、该家中医馆创办人李嘉慧以中医的起源回答这个问题,“自古医食不分家,且中药汤剂始祖伊尹最初就是一位厨子。”
同时,作为一名中医师,在看诊的过程中,李嘉慧发现很多患者的疾病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中医实际上是老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把中医里的常识和智慧融入日常饮食和生活,是可以让大家少生病或者是不生病的。”
实际上,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国家在中医药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在“十三五”还是“十四五”的规划,都着重提到了要发展养生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与餐饮的融合发展。
“药膳本身也是中医的一部分,在促进医学保健方面,让老百姓多掌握一些是有好处的,可以推广,但是要注意规范。”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第四附属医院院长蒋士卿告诉记者,尤其是药膳会用到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国家相关文件有明确规定,药膳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
蒋士卿以常见的药食两用食材举例,一种食材只要能入药,就是有药性的,比如说一个人本身身体已经比较虚,那么就不应该再大量使用茯苓,否则就会伤身。
茅台联合瑞幸卖咖啡、联合德芙做酒心巧克力,在万物皆可跨界的时代,中医是否也具备跟其他领域跨界合作的可能?
蒋士卿认为,还是要区分情况,以入口产品为例分析,如果都是食品,跨界合作无可厚非,但是在中医里,还是要讲究适应症的。
比如药膳,蒋士卿解释,如果让本身不懂中医的人去做这些产品,可能会适得其反。“老百姓常说‘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材都有偏性的。如果不讲规范,万一出问题,可能会毁掉中医。”
在采访的间隙,记者留意到,杨瑞芳的手机频繁响起。来电号码显示来自全国各地,几乎都是咨询加盟事宜的,但均被她婉言谢绝。“中医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是要一辈子去做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去规划,但是绝对不做加盟。”
李嘉慧坦言,正因为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其实也抬高了这种模式的门槛。“把中医融入生活既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时的噱头,需要具体到食材,落实到一餐一饭,需要用心才能做好。”
|